-
田連元評書人物速寫
-
田連元評書裘盛戎鐘情大老虎
-
田連元評書喊口令
-
田連元評書石秀賣肉
-
田連元評書梅蘭芳蓄須明志
-
田連元評書說案紅娘陷阱
-
田連元評書事故的故事
-
田連元評書書海沉浮
-
評書《國企高管貪腐列傳》,共10回,田連元播講。
-
北宋年間,楊家將鎮守邊庭保衛國家,奸賊潘洪將令公、七郎害死。楊延昭星夜回京,把這不幸的消息報告了佘太君。這時,楊府正在為慶祝令公大壽做準備。聞此噩耗,全家悲憤,請求太君發兵邊庭,捉拿潘洪報仇。在八賢王趙德芳的幫助下,佘太君乘宋王至楊府為太公賀壽的機會,使楊延昭至駕前控告潘洪的彌天大罪,宋王和文武百官大為震動。在趙德芳的督促下,宋王被迫下令派呼丕顯至邊庭拿潘洪進京審問。潘洪依仗其是皇親國丈,又親統大軍駐守邊庭,一向飛揚跋扈,聞聽呼丕顯奉旨前來,卻不見潘娘娘的家信到此,心中生疑,下令左右見機行事。呼丕顯進帳,潘洪借故斬了總兵黃龍恐嚇他。呼丕顯巧妙地利用了三道圣旨,在正直的將領們的幫助下,終于擒獲了潘洪。潘賊被解進京后,趙德芳向宋王保薦七品縣令寇準審理此案。潘娘娘送來禮單收買寇準。寇準假意收下以迷惑潘娘娘。趙德芳不知寇準的用意,非常生氣。寇準向他解釋了他的計策,趙德芳恍然大悟。宋王偏袒潘洪,潘洪死不招認。寇準利用潘娘娘,給潘洪送去假信,并利用夜審,潘賊終于招認。金殿罪,潘娘娘威脅利誘佘太君,要她寬恕潘洪。佘太君嚴正拒絕。宋王袒護,又被佘太君問得理屈詞窮,趙德芳要寇準上殿定罪。寇準首先宋王
-
《包公案》的題材,部分來自民間流傳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錄自史書、雜記和筆記小說中的有關材料而加以編排敷演成篇的。包拯,歷史上實有其人,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宋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副史等。《宋史·包拯傳》稱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在開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潔著稱于世,深得百姓愛戴。有關包公的民間傳說廣為流傳,宋元以來以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包公形象不斷被豐富、被理想化,成為封建社會中最著名的清官形象。這種現象是有其歷史和社會原因的。在漫長的封建專制重壓下生活的民眾百姓苦不堪言,他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明君和賢臣身上。帝王的生活對百姓來說是既陌生又遙遠的,因此,清官、賢臣便成為百姓理想的寄托,并在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成為主角。小說的基本內容是歌頌包公的,寫他秉公執法,清正廉明。通過他審理的一系列有關人命、奸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作者塑造了一個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斬了皇親國戚,如《黃葉菜》、
-
《滿門忠烈楊家將》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保家衛國的故事。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居功至偉。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全書頌揚楊家世代忠勇衛國,前仆后繼的感人事跡,表現了愛國與賣國的忠奸斗爭。
-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長篇武俠小說,又名《書劍江山》,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斗智斗勇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1955年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 田連元,原名:田長庚。河北省鹽山縣人,一九四一年生。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他出身說書世家,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并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等。
-
《隋唐英雄別傳系列》之一,改編自田連元先生的評書《隋唐演義》。01.李元霸出世,02.金殿奪金牌,03.金錘掛鳳镋,04.急令調趙王,05.分發小黃旗,06.霸氣貫三英,07.神勇三連捷,08.戰場遇恩公,09.天下第一錘,10.一猛會一杰。
-
田連元評書呼延慶打擂
-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遼沈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
以當時的抗戰為大背景,以天津為主要事情發生地,反映了當時的天津人民勇敢反抗和斗爭的精神,也反映了當時的權貴和舊社會欺壓人民,列強帝國主義欺壓人民的可恥行徑。
-
《鏡花緣》書中講述了嶺南唐家莊莊主之子唐敖才思敏捷,喜愛游山玩水,卻無心科考,只當了個秀才。其父臨終遺言要唐敖至少也得當個會元,自此唐敖開始發奮努力,終于得中探花,卻因曾與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結拜仍被降為秀才。他有意棄絕紅塵,便與女兒唐小山、舅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等出海游歷,途中經過黑齒國、白民國、淑士國、兩面國、君子國、大人國、犬封國等地,見到了許多新奇的事情
-
《施公案》又名《五女七貞》,清代民間通俗公案小說。早期版本亦稱《施公案傳》、《施案奇聞》、《百斷奇觀》,未著撰人。現存有嘉慶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大約成書于乾隆、嘉慶年間。其故事始于說書,后經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為528回的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康熙年間清官施仕倫在黃天霸等江湖俠士輔佐下鏟除貪官污吏、破案捕盜的故事。《施公案》大致說施公在江都縣知縣任內破獲連環無頭命案,拿奸僧九黃、淫尼七珠及十二寇,收綠林英雄黃天霸。黃天霸、賀天保等助施公拿關大膽,擒劉六、劉七等。施公官遷順天府尹,赴任途中,黃天霸于惡虎村不得已鏢打武天虬、濮天雕自刎,救施公脫險。施公在順天府又破奇案,升任通州倉廠總督。奉旨出巡山東,放賑救災,途中得黃、賀等相助拿獲搶糧盜首于六、于七;返京途中又于霸王莊拿黃隆基,獨虎營拿羅似虎,河間府拿侯七,任邱縣拿謝虎。康熙封施公為漕運總督。后施公與黃天霸、關小西奉旨出巡,又收神彈子李公然、白馬李七侯。一路平冤鋤惡,破盜金牌案,殺采花賊飛來燕;于海州殺冒名知縣毛如虎,摩天嶺剿余成龍,水龍窩拿費德功;三打殷家堡,使堡主殷龍退還所劫糧餉,又擒關東大盜蔡天化
-
袁闊成:(1929—)北京人。生于天津。出身評書世家,與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被大家合稱“四大評書表演藝術家”,擅說《五女七貞》而著名,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大師。“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
-
田連元說的笑話有特色,類似于相聲中的“單口相聲”。田連元,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出身說書世家,1948年,定居天津咸水沽,讀書五年,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并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二十歲入本溪曲藝團.一九六五年參加遼寧省匯演.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小八義》《包公案》等。現為遼寧省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說唱藝術中心常務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人大代表;政協遼寧省委員;本溪市副局級藝術研究員;本溪市文聯副主席;本溪市歌舞團名譽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
田連元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小八義》《包公案》等。現為遼寧省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說唱藝術中心常務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人大代表;政協遼寧省委員;本溪市副局級藝術研究員;本溪市文聯副主席;本溪市歌舞團名譽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
諸葛亮設八陣圖困住了陸遜,留馬云祿等監守,拖住大隊荊軍,他料定龐統一定會分兵前進,就讓魏延前往抵擋,這邊與趙云、關興、張苞等點三萬軍馬急投壺關,方入山中,忽語關興、張苞道:“壺關未克,龐統不能長驅直入,必遣小股人馬繞關而來,汝等需得好生防備。
-
30集的電視評書《為信仰而奮斗的人們》,大的歷史事件和一些共產黨人的感人故事。在建黨八十周年之際,田連元與遼寧電視臺合作,創作并播出了反映我黨斗爭歷史的三十集紀實電視評書《為信仰而奮斗的人們》,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表現了黨的歷史這一凝重的題材,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認同,中央電視臺對此作品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中央三臺文藝頻道播出。
-
《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是中國一部非常著名的公案俠義小說,此書流傳極廣,影響深遠,幾乎家喻戶曉。小說敘寫了宋朝包拯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除暴安良的故事。…
-
田連元/2009/大話成語300回…001_牛溲馬勃+牛衣對泣 002_愛鶴失眾+斷鶴續鳧 003_佝僂成蜩+磨杵成針+羊質虎皮 004_前倨后恭+米珠薪桂 005_牛鼎烹雞+千頭木奴 006_千金買賦+金屋藏嬌+千金買鄰 007_精衛填海+夸父逐日 008_綠珠墜樓+千里命駕 009_城狐社鼠+千夫所指 010_千里莼羹+千日醉酒 011_千金買古+齊人攫金 012_攀龍附鳳+齊大非偶 013_門庭若市+門可羅雀 014_弄獐宰相+口蜜腹劍+沐猴而冠 015_唇亡齒寒+齒亡舌存 016_牝雞司晨+潘朗車滿 017_騎者善墮+暴虎馮河 018_彭澤橫琴+藍田生玉 019_民無噍類+木人石心 020_金龜換酒+金貂換酒+金谷酒數 021_扣血未乾+羅雀掘鼠 022_日幕途窮+秦廷之哭 023_青氈舊物+竊時肆暴 024_結駟連騎+洛陽紙貴 025_群策群力+權宜之計 026_驥服鹽車+困獸猶斗 027_樵柯爛盡+青門種瓜 028_強做解人+按圖索驥 029_遼東白豕+暮夜無知 030_南山可移判不可移+牝牡驪黃 031_煢煢
-
北宋名將楊業一家世代抵抗遼(契丹)、西夏入侵。全書頌揚楊家世代忠勇衛國,前仆后繼的感人事跡,表現了愛國與賣國的忠奸斗爭。 楊六郎大智大勇,寇天官多謀善斷,孟良粗中有細,焦贊義氣當先,任炳舍身救友,王強笑里藏刀。書中文有寇準,武有楊延昭,相互配合,合情入理。任炳代友而死,六郎冒名而活,情節感人,真實可信。楊六郎與潘仁美、王強的忠奸斗爭,矛盾尖銳。自稱“楊九郎”的喜劇任務楊星,出身寒微、敬慕忠良,憨厚中帶有幾分稚氣,幽默風趣,滑稽可愛,貫穿全書。“審潘洪”、“黑松林”、“云南發配”、“耗牛陣”等回目,環環緊扣,十分精彩。
-
田連元,著名的評書藝術家,出身說書世家,1948年,定居天津咸水沽,讀書五年,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并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小八義》《包公案》等。現為遼寧省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說唱藝術中心常務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人大代表;政協遼寧省委員;本溪市副局級藝術研究員;本溪市文聯副主席;歌舞團名譽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
三吃魚,五十年代曾在《曲藝》發表,收入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主編的《評書傳統作品選》田連元,一九四一年生,河北省鹽山縣人,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他出身說書世家,1948年,定居天津咸水沽,讀書五年,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并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二十歲入本溪曲藝團.一九六五年參加遼寧省匯演.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小八義》《包公案》等。現為遼寧省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說唱藝術中心常務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人大代表;政協遼寧省委員;本溪市副局級藝術研究員;本溪市文聯副主席;本溪市歌舞團名譽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
海瑞(1514-1587)字汝賢,瓊山人,舉人出身。明朝著名清官。歷任知縣,州判官、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丞、右僉都御史等職。為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職位低下時就敢于蔑視權貴,從不謅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曾經買好棺材,告別妻子,冒死上疏。海一生清貧,抑制豪強,安撫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眾愛戴。他的生平事跡在民間廣泛流傳。《海青天》敘述明朝清官海瑞的故事。該書從海瑞進京趕考住在張家豆腐店開始,描述一連串海瑞與嚴府奴才、嚴府管乃至嚴府的主人——嚴嵩斗爭的故事。情節細微、跌宕、語言幽默洗煉,聽來令人感到既有文學性又有知識性和趣味性。故事懸念相接,人物個性鮮明,是一部膾炙人口的評書作品。作者蔣敬生是資深的曲藝理論家、作家,在其原作基礎上,田連元再加以改動,使其評書韻味更濃,更淳,更具可聽性。
-
田連元評書張君秋一鳴驚人
-
田連元評書尚小云教子
-
田連元評書真愛天地間
-
田連元評書約翰打賭
-
王文王鳳岐:夫妻潛伏什剎海密臺電波傳情報1942年的初冬,煙袋斜街西口東北向的小石碑胡同11號小院搬進陳老太太一家,兒子王文(此時化名陳盡忠)原名吳啟滿,兒媳王鳳岐(原名劉桂芬),他們倆都是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社會部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情報人員,到北平建立秘密電臺。而陳老太太則是情報站為他們倆找的媽媽。潛伏北平模仿日偽電臺手法發報通過關系,一家三口上了北京戶口。之后又搬到了舊鼓樓大街西邊的大石橋胡同7號。7號獨門獨院,房東是位姓付的日本憲兵隊翻譯官,對門兒是個在偽警察所混事的張警長,這在日本人占領的北平四九城,有這么二位罩著,誰還會來找麻煩。按照規定,3個月后,站穩了腳的王文、王鳳岐開始工作了。黃浩情報組把王文在妙峰山游擊區使用過的5瓦干電池發報機,托法國朋友貝熙業大夫用汽車秘密運進北平。可沒承想電臺輸出功率太小,在北平用不了。王文只好自己組裝電臺,趁趕廟會的時候去地攤上淘舊無線電配件,沒有工具,他就用剪子、斧子、菜刀、生煤火的通條,土法上馬,王文還搞到了一部美國海軍用的長短波兩用收音機改作收報機。為了避開日偽偵測臺監聽時段,王文就在后半夜2點到5點,抓住空隙,與社會部電臺通聯。他還大膽
-
央視《人物》專訪田連元
-
田連元評書戊戌變法
-
田連元評書胡不字
-
田連元評書赫老爺求醫
-
田連元評書張冠李戴
-
田連元評書將軍的憤怒
-
田連元評書富翁的許諾
-
田連元評書說案彌天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