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書《連環(huán)套》講的是綠林好漢竇爾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習武甚精,后又拜一尊佛海靖為師,得其真?zhèn)鳎K于藝冠群芳,成為武林高手。他為人忠厚,性格直爽,講究義氣,俠肝義膽,雖身懷絕技,卻并不欺人作惡,而是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擁戴,推舉他為山東綠林道八大處總頭領。然而,以十三省總鏢局黃三太為首的惡勢力卻十分仇恨他,他們擺下八十一門英雄會,設計以暗器擊傷果敢赴會的竇爾敦。為團結綠林力量,竇爾敦克服重重困難,投奔連環(huán)套,不料卻遭寨主拒絕,然而,恰逢此時官兵圍剿連環(huán)套,竇爾敦不計前嫌,全力相助連環(huán)套,以智謀與勇氣大敗官兵,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信任,被擁戴為連環(huán)套寨主,終使連環(huán)套日益強大,因若金湯。
-
《七杰小五義》講的是北宋仁宗三十一年八月十五,皇宮大內(nèi)失盜。仁宗皇帝趙禎丟了冠、袍、帶、履四件寶貝,仁宗大怒,責令開封府一百天內(nèi)破獲此案,國寶還朝。南俠展昭、翻江鼠蔣平、白眉大俠徐良等人,以現(xiàn)場遺留下來的四朵白菊花為線索,一路追查盜寶賊白菊花燕飛。在尋寶禽賊的過程中,開封府徐良等人歷盡艱辛,經(jīng)過團城打擂力劈神拳太保王興祖,夜探朝天嶺……等波折,以正義戰(zhàn)勝邪惡義服七杰找回了四寶,嚴懲了盜寶賊。這是一部單田芳先生的看家書,他是繼《三俠五義》之后,《白眉大俠》之前的一部承上啟下的傳統(tǒng)評書。此書敘述的是白眉毛徐良等小五義出世,臭豆腐馮淵以及大頭細脖鬼房書安等人出世的驚天動地的精彩故事。本書激烈、精彩、人物性格詼諧,令人百聽不厭。
-
單田芳《水滸外傳》與原著立意有不同之處,情節(jié)卻不沖突。在這部評書中,他除了《水滸傳》中108將的故事,又加入了不少民間傳說,如武松大鬧平夙嶺、時遷火燒少林寺等,是原《水滸傳》的延伸和補充。《水滸外傳》主要講述武松路經(jīng)平鳳嶺少林寺,少林寺僧人發(fā)現(xiàn)武松所穿的行者服飾和度牒乃是寺中失蹤多年的廣惠長老所有,原來當年武松血濺鴛鴦樓后,張青、孫二娘將麻翻的一個頭陀的行者服飾送給武松,原來那被張青夫婦麻翻的頭陀正是少林寺僧人廣惠。少林寺僧人因此誤以為廣惠長老被武松所害,所以欲加害武松,武松只身大鬧少林寺,引出少林寺設擺擂臺與梁山好漢賭斗輸贏等精彩內(nèi)容。該書大大補充了評書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建議聽眾們先聽《水滸傳》,再聽《水滸外傳》。單田芳播講的評書,特別是傳統(tǒng)評書,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那沙沙啞啞的嗓音,將歷史知識、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形象逼真的說書技法融會貫通,每每使聽眾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種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他的書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評書文化。
-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一部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為明代許仲琳(一說是陸西星)所作,約成書于隆慶、萬歷年間。全書共一百回。《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斗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生動、鮮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全書共一百回。《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全書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的歷史為框架,敘寫天上的神仙分成兩派卷入這場斗爭,支持武王的為闡教,幫助紂王的為截教。雙方祭寶斗法,幾經(jīng)較量,最后紂王失敗自焚,姜子牙將雙方戰(zhàn)死的要人一一封神。演述商末政治紛亂與武王伐商故事,小說以商周易代為歷史背景,寫商紂王無道,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順應天意民心而討伐之,天上的神仙
-
評書《大明英烈》說的是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同時起義的蘇州王張士誠、南漢王陳友諒等反王十另不服,于是聯(lián)合討明。朱元璋御駕親征,平定反叛,不料幾次中奸計,先被圍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死一生,困難重重,幸有胡大海、劉伯溫等各路莫豪忠心輔佐,才最終掃平反賊,統(tǒng)一了江南七省。然而,元軍趁亂進攻中原,朱元璋又率從英杰抵御外亂。此間,各英雄好漢舍生忘死、亦膽忠心,為保大明浴血奮戰(zhàn),做出了一件件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的俠義之事,終于戰(zhàn)勝頑敵,保江山得穩(wěn)固,使天下得太平。
-
《燕王掃北》主要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后,為鞏固朱家帝業(yè),排除異已,不擇手段地殘害功臣宿將。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朱元璋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分岐。馬娘娘利用垂簾聽政的機會,祖封小王,把四皇子朱棣封為"燕王"趕出南京,名義上叫朱棣去掃北,實則設下重重陷井,欲置朱棣于死地。在眾多英雄的保護下,朱棣終于化險為夷,來到燕京。為了掃除韓馬兩黨,為死去的功臣宿將報仇雪恨,燕王掛孝南征。通過你死我活的較量,最后終于打到南京,清算了韓馬兩黨的罪惡。燕王登上了大明永樂皇帝的寶座,重建萬里長城,鞏固了邊防,從此,明朝進入了安定、生息的局面。
-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侯官縣(今福州市)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編修,歷任江西、云南鄉(xiāng)試考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蘇和陜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則徐“出膺外任已歷十年,品學俱優(yōu),辦事細心可靠”,擢升為東河河道總督,主持修浚黃河、運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蘇巡撫,十八年(1838年)任湖廣總督,嚴禁吸食鴉片,成效卓著,十一月,欽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并節(jié)制廣東水師。林則徐在廣東宣誓旦旦:“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英商義律等懾于林則徐的正氣,被迫繳出鴉片2萬多箱,即于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林則徐因此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個民族英雄。
-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wèi)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zhàn)于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chuàng)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tǒng)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fā)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歷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歷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典冊中,他的英明和業(yè)績將與世長存。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zhàn)中,大敗而回并受傷,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于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
《中國古代奇案故事全集》一網(wǎng)打盡中國形形色色公案故事的精華,并配以著名畫家繪制的精美插圖,堪稱圖文并茂。該書情節(jié)曲折,文字傳神,通俗易懂,使人在輕松閱讀之中,既能領略人心險惡,雙能增長人生智慧。
-
該評書是邯鄲廣播電臺根據(jù)市作家莊秋、劉璞創(chuàng)作的長篇章回歷史小說《趙武靈王》改編錄制而成。評書共90集,以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了一代名君趙武靈王的風采,演繹了當年趙武靈王逐鹿中原、胡服騎射、胡漢相融的改革壯舉。評書中還加入了許多邯鄲現(xiàn)在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情況,以獨特的視角宣傳、推介古趙邯鄲。
-
單田芳評書 大明英烈(全180回):這本書是由240回電視版大明英烈剪輯而成的! 《大明英烈傳》評書描述了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充滿傳奇性的事跡。 故事對人性在權力名利沖擊下的轉變,刻畫細致,戲味濃郁,其中有至死不渝的愛情;因愛成恨的畸戀。 深宮喋血,爭權奪位,情節(jié)詭秘出奇,動人心魄,扣人心弦。
-
描寫隋唐年間傳奇人物,風塵三俠三元李靖,扎須客,紅拂女張出塵聯(lián)合魏征,徐茂功對抗大隋的故事。
-
單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又有說河北淶水南高洛人,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隨父母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chuàng)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余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單田芳播講的評書,特別是傳統(tǒng)評書,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那沙沙啞啞的嗓音,將歷史知識、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形象逼真的說書技法融會貫通,每每使聽眾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種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他的書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評書文化。
-
單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又有說河北淶水南高洛人,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隨父母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chuàng)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余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單田芳播講的評書,特別是傳統(tǒng)評書,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那沙沙啞啞的嗓音,將歷史知識、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形象逼真的說書技法融會貫通,每每使聽眾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種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他的書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評書文化。
-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侯官縣(今福州市)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編修,歷任江西、云南鄉(xiāng)試考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蘇和陜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則徐“出膺外任已歷十年,品學俱優(yōu),辦事細心可靠”,擢升為東河河道總督,主持修浚黃河、運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蘇巡撫,十八年(1838年)任湖廣總督,嚴禁吸食鴉片,成效卓著,十一月,欽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并節(jié)制廣東水師。林則徐在廣東宣誓旦旦:“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英商義律等懾于林則徐的正氣,被迫繳出鴉片2萬多箱,即于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林則徐因此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個民族英雄。
-
此書是《白眉大俠》的繼續(xù)和補充,又可單獨成章,并增加了公案情節(jié)。此書以房書安為主線展開故事情節(jié)。此書包括包世榮斷案、白蕓瑞被誣陷、囚禁八王千歲以逼迫開封府眾人就范、破九獸朝天亭、群雄大戰(zhàn)八王擂、房書安捉拿飛云道長、群雄大鬧通天觀、會斗一氣仙、初上小蓬萊、闖五關、碧霞宮十二老戰(zhàn)金燈、三教爭雄龍虎風云會、房書安保皇太子趙曙看病、平姚家寨、征討日月山等熱鬧故事。以太師龐吉、天順王趙一統(tǒng)為首的奸黨,勾結武林各門派,對包拯、徐良、白蕓瑞等人,設下重重障礙,以達到打擊報復的目的,徐良、白蕓瑞等眾官人在各門各派劍俠的支持下,排除萬難,歷經(jīng)風險,終于化險為夷,挫敗了奸臣以及武林敗類的陰謀,保住了宋室江山。《龍虎風云會》還有第三部——三上小蓬萊、火燒碧霞宮尚未出版,內(nèi)容有群雄三教評理會、三上小蓬萊、火燒碧霞宮等熱鬧故事。 單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又有說河北淶水南高洛人,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隨父母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
-
感謝網(wǎng)友:仙人掌分享上傳 感謝網(wǎng)友:歡樂使者把1-3集傳完。 《洛陽豪客》清朝末年,豪門小姐蘇小琴容貌出眾,武藝超群,因打退前來搶親的“魯家五虎”而名揚洛陽。江南美少年李劍豪男扮女裝到蘇家避難,二人情同“姐妹”。不久真相識破,“姐妹”成為戀人。但又因江湖恩怨,情人又成冤家,釀出場悲劇。
-
《新兒女英雄傳》描寫的是抗日戰(zhàn)爭中的英雄故事。 窮苦的牛大水和楊小梅,在黨組織和黑老蔡的教育下,逐漸變成了一個自覺的革命戰(zhàn)士,并依靠黨的領導,組織鄉(xiāng)親,保衛(wèi)家鄉(xiāng),截擊日寇船只,打擊漢奸,以及身陷敵手,堅強不屈的事跡。歌頌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偉大精神,贊美了他們堅持斗爭,英勇不屈的英雄氣概和高貴品質(zhì)。 牛大水和楊小梅結成夫妻,并在黑老蔡的領導下,進一步發(fā)動和組織群眾,成立了革命武裝,襲擊日偽的炮樓,爭取開明紳士,智取叛徒,瓦解敵軍,配合主力部隊,徹底消滅了漢奸,奪取了縣城,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歌頌了牛大水,楊小梅,黑老蔡等英雄人物的愛國主義精神,贊美了他們機智,勇敢,堅韌不拔,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和崇高的品質(zhì)。
-
《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漢末至晉統(tǒng)一的一百年間歷史,描述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對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有所反映,塑造了諸葛亮、曹操、周瑜、關羽、張飛等眾多的人物。表現(xiàn)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正統(tǒng)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時也遣責了雄豪混戰(zhàn)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會安定的愿望。說書家以獨特的視角,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演義和評說。評書三國演義,在藝術結構、人物命運和重要事件的表述和處理。因為說書人文化水平的不同,藝術功力的不同,表現(xiàn)上也有所不同。因而呈現(xiàn)書壇三國百花齊放的局面。
-
還只聽到20來回。當初未聽時還在想,這個以傳統(tǒng)評書形式說近現(xiàn)代大事件而且還是外國題材,會不會有點怪怪的?現(xiàn)在聽了個頭,感覺還不錯。比如嘗試以一些在經(jīng)典國內(nèi)歷史題材常見的傳統(tǒng)式的描述語言描寫人物的口吻,什么“腦仁都疼了”、什么“七個不服八個不憤一百二十個不答應”、“擺活兒”、“拍老腔”,然后又夾雜上模仿外國人說話的一些語氣,聽下來卻也可以,這個顯出了單老的語言功力。在情節(jié)上大小結合,既有對大場面進行鋪陳,有對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條理說明,又有相對獨立小故事的襯托等,總體感覺不錯。該書的表演風格近似單老自己的《清末風云》、《辛亥風云》,比較爽利,語速較他那些武俠類評書稍快。可能我個人對戰(zhàn)爭題材的比較感興趣,也高興感覺到單老依然寶刀不老,推薦大家聽一聽
-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四皇子燕王朱棣平定內(nèi)亂,攻下南京,并擇定三月初三舉行登基大典,因命特使于皋去北京迎接徐、沈兩位王妃。當時瓦剌國汗王乘朱棣立國未穩(wěn),派賊徒劫持了兩位王妃,企圖以此要挾燕王。同時,賊臣韓金虎的兒子韓亮也招兵買馬、攻城掠地,在九江自立為永王,并收買內(nèi)奸,派遣刺客,意欲顛覆大明。當此緊急關頭,徐方、徐輪、朱永杰等忠臣勇士臨危受命,在武林高俠張三豐、羅道爺、吳貞、田伯超等人的協(xié)助下,與賊徒、妖道殊死相拼,斗智斗勇,經(jīng)過千難萬險,終于救出王妃,搗毀匪巢,并生擒韓亮。最終,明軍攻克九江,降服瓦剌,大明江山終獲一統(tǒng)。
-
《評書羊神》這是一部講述中華老字號品牌發(fā)展史的“立體評書”。 由單田芳單老播講單田芳:從藝半個多世紀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多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創(chuàng)了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符號。
-
項羽和劉邦,一個是胸懷大志的楚國貴族,一個是貪財好色的秦庭小吏。兩個原本天差地別的人卻因起兵反秦走到了一起。項羽拼死搏殺,卻讓劉邦占得便宜,難免心有不甘,便倚仗自己的強勢,將劉邦遣入了偏遠的漢中。 從這時起,兄弟反目已成定局。劉邦入漢中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還定三秦,奇襲彭城,打了項羽一個措手不及。很快,項羽也還以顏色,他整頓人馬,反撲漢軍,連戰(zhàn)連捷,打得劉邦狼狽不堪。最終,劉邦依張良、陳平之計,合圍項羽于垓下,逼得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于烏江邊上,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
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改南京為天京。革命形式迅猛發(fā)展,太平天國領導內(nèi)部的戰(zhàn)爭卻日趨激烈。主要領導成員生活迅速腐化,政治開始爭權奪利,彼此猜忌,矛盾日益加深,特別是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這部書詳細講述太平天國由高潮走向低潮,由主動進攻走向防御,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過程。
-
   清朝的于成龍隨康熙出巡,在途中遇到很多疑案,于成龍都一一破案,展現(xiàn)了他非凡的智慧。于成龍實有其人,見于《清史列傳》,與評書中于公事跡不同。最初說此書,在于公出京前還有松棚會和于公私訪煤窯兩段書,從群福慶以后說此書者刪去前文,而從于公奉命賑濟山西、押資出京說起,到石鐵驛一段書前,共有十個單段,敘于公在英雄義士東方普、伍公然、計廉、李云等協(xié)助下,四處誅殺惡人,所遇盜魁鮮有能脫逃者。
-
白眉大俠,320回,播講:單田芳 大同府黃倫在閻王寨造反,開封府蔣平、徐良等人前去剿滅。閻王寨抵擋不住。閻王寨頭目“飛劍仙”朱亮是“下五門”門人,為了報仇,挑撥疊云峰、黑水湖、蓮花觀、三教堂同開封府為仇作對。白玉堂之子白云瑞出世闖蕩,加入開封府同“下五門”展開血戰(zhàn)。而后隨著朱亮被殺,驚動武圣人于和,派出“金燈劍客”夏遂良,聯(lián)合南海大派“三仙觀”,和白云瑞師祖“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總門長”普度決裂,頓時武林分裂兩派,一場大戰(zhàn)頓時展開。 單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又有說河北淶水南高洛人,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隨父母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chuàng)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余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
-
長篇評書《亂世梟雄》講的是東北王張作霖和其子少帥張學良的傳奇故事,是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先生根據(jù)大量的歷史材料和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而成。這部評書語言生動,人物鮮明,懸念環(huán)環(huán)相扣,故事引人入勝。
-
單田芳_刑偵檔案又名一生守候 【名稱】評書:京城神探刑偵檔案一生守候(全35回) 【分類】單田芳 【格式】MP3 【音質(zhì)】16kbps 【語言】國語 【備注】北京歷史上名案、重案偵破之謎 公安戰(zhàn)士受崇敬警民聯(lián)手筑長城英雄事跡當推廣神探王軍留美名 中國首都北京,是世界矚目的名城。在這座城市中發(fā)生的驚天大案,無不牽動著中國乃至世界的神經(jīng)。本書正是要從這座城市的守護者、中國刑偵一線上一名老警察——王軍的視角,揭開北京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名案、重案偵破之謎,去了解中國北京的刑警,如何始終不渝地用他們一生的守候,保護了這座城市,給社會以正義。給百姓以安寧……
-
單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又有說河北淶水南高洛人,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隨父母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chuàng)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余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優(yōu)秀長篇小說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據(jù)傳為施耐庵,并由羅貫中加以潤色,是第一部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在歷代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殺人放火、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卻反其道而行,為那些所謂“造反”者樹碑立傳,并渲染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雄壯舉,使他們
-
單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又有說河北淶水南高洛人,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隨父母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chuàng)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余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單田芳播講的評書,特別是傳統(tǒng)評書,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那沙沙啞啞的嗓音,將歷史知識、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形象逼真的說書技法融會貫通,每每使聽眾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種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他的書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評書文化。
-
單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陰歷11月11日)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又有說河北淶水南高洛人,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隨父母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chuàng)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余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單田芳播講的評書,特別是傳統(tǒng)評書,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那沙沙啞啞的嗓音,將歷史知識、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形象逼真的說書技法融會貫通,每每使聽眾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種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他的書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繼承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評書文化。
-
戰(zhàn)國中后期趙國君主,死后謚號武靈。名雍,嬴姓趙氏。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云中、雁門、代三郡,并修筑了“趙長城”。武靈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后謚號為武靈王。趙君稱王,自武靈王謚號始。
-
曾國番:晚清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生于湖南省雙峰縣(原屬湘鄉(xiāng))荷葉鎮(zhèn)。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平時有感于政治廢弛,主張以理學經(jīng)世。 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從廣西進軍湖南,清廷震恐。曾國藩因母喪在籍,奉旨前往長沙,同湖南巡撫辦理團練。遂招募農(nóng)民為營勇,任用儒生為將佐,朝夕訓練,號“湘勇”(通稱湘軍)。1854年初,湘軍練成水陸師1.7萬余人,會集湘潭,誓師出戰(zhàn)。湘軍初戰(zhàn),連敗于岳州(今湖南岳陽)、靖港,曾國藩為此憤不欲生,投水自殺,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詔署湖北巡撫。此后用兵更為謹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勢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長期只以侍郎虛銜領兵。1855年初,進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軍重創(chuàng),退守南昌。1858年6月,曾國藩奉詔出辦浙江軍務。1860年清軍江南大營徹底敗潰后,加兵部尚書銜,授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從此,不但擁有兵權,而且掌握地方大權。次年11月,加太子少保銜,奉命統(tǒng)轄江蘇、安徽、
-
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分解: 五宗:少林正宗、昆侖正宗、武當正宗、娥眉正宗、蓮花正宗 十三派:逍遙派、巫山派、魔山派、恒山派、巴山派、蜀山派、崆峒派、黑山派、秘宗派、神獨派、峨嵋派、青城派、海外派 八十一門:形意門、八卦門、太極門、長拳門、鐵豹門、黑虎門、螳螂門、通背門、長槍門、練氣門、彈腿門、神棒門、靠山門、飛躍門、擒拿門、海寬門、飛鷹門、蓮花門、泰山門、瓊崍門、華山門、天山門、大刀門、亮星門、緩術門、切金門、白猿門、大洪門、小洪門、金剛門、無為門、奉祖門、鐵嶺門、淮來門、蕭山門、五鳳刀門、神拳門、鷹爪門、雁行門、八極門、韋陀門、華拳門、鴨行門、八掛門、雷電門、藥王門、八掛門、西域金剛門、二郎拳門、一字慧劍門、血刀門、太極門、天龍門、聾啞門、潭腿門、玄指門、五虎門、雙子門、五湖門、中抓門、七青門、大圣猴拳門、黑龍門、四川唐門.少林韋陀門、華拳門、玄指門、鷹爪雁行門、五虎門、雙子門、快刀門、鶴筆門、青龍門、金剛門、神拳門、五鳳刀、鐵劍門、天龍門
-
《三字經(jīng)》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內(nèi)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和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jīng)》,可知千古事”。基于歷史原因,《三字經(jīng)》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jīng)典并不斷流傳。
-
單田芳,著名評書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yè)務團長,現(xiàn)任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1934年出生在天津,當年隨父母來到沈陽,1952年在沈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到北京創(chuàng)辦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從藝半個多世紀共錄制、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多部。共計15000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tǒng)評書文字書稿,開創(chuàng)了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符號。
-
300回版的長篇評書《亂世梟雄》講的是東北王張作霖和其子少帥張學良的傳奇故事,是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先生根據(jù)大量的歷史材料和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而成。這部評書語言生動,人物鮮明,懸念環(huán)環(huán)相扣,故事引人入勝。
-
這部評書是根據(jù)施耐庵的原著《水滸》講述。故事包括林沖發(fā)配,武松打虎,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魯智深、武松二龍山聚義,三打祝家莊,大戰(zhàn)高唐州等。《水滸》成功的刻畫了不同性格人物。書中一百零八個英雄,有三十多個都具有鮮明的性格。其中尤以林沖、李逵、魯智深、宋江、武松等人性格刻畫最為鮮明。
-
三俠五義宋仁宗年間,河南陳州旱情嚴重,包拯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陳州惡霸龐煜仗著自己是皇親國舅,竟派人刺殺包大人。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老隱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護、幫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貍貓換太子”之事,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
-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陜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zhàn)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后,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zhàn)敗,僅率劉宗敏等十余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陜邊區(qū))。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fā)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lián)合進攻農(nóng)民軍。他迎戰(zhàn)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
-
《大破沖霄樓》是選自《三俠五義》的一個精彩片斷,講述的的三俠五義們智斗襄陽王、大破沖霄樓的俠義故事,也是《七杰小五義》的前一個版本。本書結尾單老說道:“預知后事如何,請聽《七杰小五義》!
-
一段段小故事,描述了古今奇案大觀,非常有趣。
-
此書內(nèi)容講述了清朝康熙年間施世綸辦案的故事。施世綸正直無私,不畏強暴,經(jīng)常棚艮私訪,敢同權貴斗爭,為百姓平反冤案。他在黃天霸、賀天保等人協(xié)助下,打擊貪官豪強,包括王公、貝勒、皇親國戚,懲處地痞流氓,緝拿殺人兇犯,破獲盜馬、盜杯、盜牌,盜印等案。這部評書是單田芳先生最新力作,通過對傳統(tǒng)評書《施公案》的重新演繹,增加了很多新編故事,讓人深思,給人以全新的感受。書中的內(nèi)容幽默風趣,引人發(fā)笑。